目录
卷首语 牛克诚;1
海外中国艺术资源,如何利用? 缑梦媛;张译丹;4
以全球视野讲述完整的中国故事——专访沈揆一 聂槃;5-8
做专深的中国艺术展,探寻其与当今生活的关系——专访许杰 李恩多;9-12
推动中国艺术珍品的全球智识服务——专访张子康 缑梦媛;13-15
利用海外中国艺术资源的社会历史诉求——专访吴洪亮 孙嘉;16-19
远在他山的家山之石 郭伟其;20-22
史克门与李雪曼——20世纪美国博物馆中国艺术收藏与研究的领军人物 杨晓能;23-25
遐迩一体 中外互鉴——谈有效利用海外中国古代文物资源 丁鹏勃;25-27
海外中国文物修复之我见 舒光强;28-29
艺术品交易新模式“微拍”的利与弊 王冬松;30-31
批评的现场:第十二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综述 张光华;32-33
追寻古意 体味今情——“我向毫端寻往迹: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”展览札记 赵琰哲;34-35
法古禅心——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评述 李峰;36-37
第六届广州三年展:技术加速的时代人类如何自处? 陈峰;38
简讯 39-40
董其昌画像考 朱万章;41-45
吴历绘画风格变迁研究 付阳华;45-52
“南北水陆”辨 赵伟;52-57
天下与世界——从“苏州文献展”策展理念到“苏州学”的建立 张晴;57-59
论庄子精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 张建敏;60
东汉《王孝渊碑》艺术浅析 邱茗;61-62
“颊上三毫”之文化探微 于春莉;鲁勋洲;62-63
试论宋徽宗花鸟画的政治意涵 毛宜;64-65
女性艺术中的女性意识 黄海蓉;65-66
论量度在唐卡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高斯琦;67-68
产品设计创新刍议 于肖飞;68-69
跨界与融合:消费文化视角下家具设计的时装化 方智果;熊承霞;70
泉州城市吉祥物设计探讨 尚婕;71
由书法发轫:姜澄清的艺术理论研究 张铁华;72-75
论摘 羽行;76
落选沙龙 易英;77-88
从美术史到文化史——“贡布里希文献展暨研究论坛”札记 郭亮;范晓轩;89-92
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——张宝玮访谈 陈炯;93-99+2
在永恒轮回中醒来——读刘庆和“同尘” 李军;100-103
关于“同”尘 刘庆和;104-107+161
写实与写意——党震谈水墨创作的语言与观念 阴澍雨;108-113
苏百钧《松鹤图》的高逸新风 陈聪景;114-115
浑厚清丽 俊逸散淡——曹福强山水画作品赏析 王凯;116-117
谱色丹青——王跃奎的山水画艺术 郭锦龙;118-120
幽深的庭院——肖芳凯的景观叙事 鲁苗;121-123
笔随我心:戴士和的写意油画 郑剑;124-125
姜铁山油画作品评析 徐小晴;126-127
生命意志与生存状态的碰撞——浅谈林学伟的油画作品 林园;128-129
色彩交响——肖连恒的漆画艺术 甘霞明;130-131
小议李山作品的东方性 付玉竹;132-133
东方书写的当代指向——评朱雷刚的《大草图计划》 邱正伦;134-135
师道与书道,人品与书品——罗红胜书艺漫谈 蔡惠萌;136-137
守望山村 姚来义;138-139
画意语絮 周青;140-141
画境三说——小议当代花鸟画创作中意境之营造 陈小琹;142-143
关于没骨人物画艺术语言的思考 苏国强;144-146
手的记忆:高贵且原始的生命意志 刘畅;147-149
变与不变的语境 温再骞;150-151
再叙乡情——创作背后的故事 杨渝;152-153
东方造型艺术的生命美学之维——雕塑创作的自由畅思 刘强;154-155
山光庭碧 胡晓春;156
清风江上 胡晓春;156
小砬里的冬天 刘亚非;157
午后池塘 刘亚非;157
中国风NO.131 王心耀;158
中国风NO.136 王心耀;158
放心收藏 全球見證 159
美术观察 160
杜勒伊宫的音乐会 爱德华·马奈;162